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第01773號(社會管理類174號)
提案答復的函
應急提函〔2024〕68號
史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面對安全應急“硬需求”還需提升國民自救互救“軟實力”的提案》收悉,經商教育部,現答復如下:
您的建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對于普及安全知識,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應急管理部高度重視全民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廣泛普及安全防范和自救互救知識,推動提升社會整體安全水平。
一、不斷強化安全宣傳頂層設計
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2020年印發《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工作方案》,將公共安全知識宣傳教育作為重點,扎實推進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引導社會各界增強風險意識,提高自救互救技能。應急管理部會同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見》,促進應急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推動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教育部2021年10月印發《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確定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5個領域30個核心要點,以“安全應急與避險”領域為重點,提出安全教育進課程教材要求和學科落實建議。教育部2022年組織修訂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語文、思想政治、體育與健康、科學、勞動等課程融入“安全應急與避險”內容,幫助中小學生掌握避險自救知識。同時,督促全國中小學校認真落實《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和《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要求,引導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廣泛開展社會化安全宣傳教育
結合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安全生產月”、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消防宣傳月等重要節點,應急管理部門廣泛開展防災避險應急演練、安全宣傳咨詢、主題公開課等線上線下活動,大力普及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生活安全等應急知識。持續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名義部署開展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2023年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主題,指導各地開展學習宣講、專題學習、應急演練、隱患曝光等活動,各地開展應急演練56萬余場、參與3500多萬人次,“安全生產大家談”200余萬場,參與8000多萬人次。每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期間,指導各地圍繞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互動性強、體驗感好的科普宣教活動,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學習防災減災知識。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應急廣播、中國網等推出《全民安全公開課》系列節目,線上線下同步、大屏小屏聯動,取得良好宣傳效果。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公益宣傳作用,常態化在人民日報、央視、央廣等媒體平臺刊播電視公益廣告、宣傳海報、音頻提示等安全宣傳產品,持續營造安全氛圍。
三、不斷加強安全應急裝備供給
應急管理部2023年9月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公開發布《安全應急裝備重點領域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洪水災害、城市特殊場景火災、家庭應急等十大場景應用的重點安全應急裝備,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及推廣應用,加強先進適用安全應急裝備供給。在家庭應急領域,面向家居、野外、車輛等多種環境的家庭安全應急需要,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加大家庭應急包、長效環保滅火器、救生緩降器、應急電源等推廣力度,提高家庭安全防護和個人應急逃生自救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吸納您的建議,不斷探索安全宣傳和應急科普宣傳教育新路徑、新模式,進一步增強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感謝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應急管理部
2024年7月24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