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6-08|來源:國新辦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17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先生,為大家介紹“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 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先生,副部長王道席先生,國家消防救援局政委徐平先生,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先生,國家礦山安監局局長黃錦生先生。
下面,先請王部長介紹情況。
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在這里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應急管理部,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與大家做一些交流。
應急管理部是2018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組建的部門,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管理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和中國地震局。這些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方面全力做好風險防范化解處置工作,保持了全國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形勢的總體平穩。2018年至2022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比前5年分別下降80.8%、51.4%,自然災害死亡失蹤人數比前5年下降54.3%。
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專節對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部署,對應急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我們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抓好貫徹落實工作,努力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具體來說,主要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完善體系。按照“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的要求,我們發揮綜合優勢和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加強統分結合、防救協同、上下聯動,銜接好各環節的責任鏈條,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協同高效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今年以來,我們重點在健全責任體系、優化指揮機制、完善法治體系、強化基層應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比如,圍繞解決責任落實難的問題,我們推動各地明確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責任清單;細化落實部門“三管三必須”行業監管責任,對新業態新材料等可能帶來的風險,及時明確主管部門的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對高危行業央企、地方國企、民企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對事故多發的地區、企業,我們還綜合運用警示約談、公開通報、現場督導、媒體曝光等手段,推動責任落實。
二是著力預防為主。按照“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的要求,我們在工作重心上更加注重防的工作,突出抓安全風險的源頭防控、常態管控、監測預警、工程治理,主動塑造有利于發展的安全環境。目前,我們已實現對6900余家重大危險源危化品企業、3400家煤礦、2400家三等及以上尾礦庫在線監測,出現異常自動報警,及時響應處置。
三是著力專項整治。今年以來,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但重特大事故有所反彈。我們在全國部署開展了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同時深刻汲取事故教訓,對礦山安全、消防安全、危化品安全突出問題集中開展針對性整治。為了提升整治效果,我們緊緊圍繞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質量、切實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緊盯電焊、切割等施工作業和露天礦邊坡超設計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混亂等突出問題,派出多個執法小分隊赴重點地區“四不兩直”暗查暗訪,并在主流媒體公開曝光。派出20個綜合檢查組赴各地督導檢查,推動整治行動落地見效。
四是著力提升能力。按照“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的要求,持續實施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構建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以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以軍隊應急力量為突擊、以社會力量為輔助的中國特色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目前,6個國家區域救援中心已全部開工。今年5月,我們在云南舉行了“應急使命·2023”演習,全面檢驗和鍛煉了高山峽谷地區抗震救援能力。
當前正值第22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借此機會,我們也希望媒體朋友們一如既往關心支持應急管理工作,大力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氛圍。
我先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并和大家一起交流。謝謝!
陳文俊:
謝謝王部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在多個災害事故現場都感受到救援效率有明顯提升。請問應急管理部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從而滿足全災種、大應急的要求?謝謝。
王祥喜:
謝謝這位記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們應急救援能力明顯提升,成功處置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和一些重特大事故。例如,去年四川瀘定地震、重慶山火撲救,都非常有力、有序。這得益于我們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和黨的領導組織優勢。在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方面,這些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這支隊伍是我們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國家隊,過去承擔的主要是防滅火,現在承擔著全災種、大應急的救援任務。通過改革轉型,現在已經建成水域、山岳、地震專業力量5000多支,救援裝備現在也大大提升,列裝了無人機、大型排水泵、救援機器人等應急裝備。依靠這支隊伍,我們在全國建設了6個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航空救援能力方面也明顯加強。這支隊伍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詞精神培根鑄魂,往往都是在群眾最危險、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展現了“火焰藍”的良好形象。今年2月份,土耳其發生大地震以后,這支隊伍抽調力量參與了國際救援行動,贏得了當地政府、人民和國際社會的贊譽。
二是統籌各種救援力量的建設和協調。我們依托有關企業,特別是很多國有企業、央企,建設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102支,覆蓋礦山、危化品、隧道施工等高危行業,同時建設7支專業工程搶險專業隊。另外將社會力量納入救援體系,現在大約2300支近5萬人的隊伍,下一步加強對社會力量的規范建設。再就是和軍隊建立良好協調聯動機制,在大災的時候各種救援力量聯合進行搶險救援。
三是建立健全應急救援指揮機制。現在國家應急指揮總部已經建成,正在投入使用;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級指揮與隊伍專業指揮相結合的機制;健全軍地協調聯動機制;重點加強基層指揮體系和指揮能力建設,提升基層應急指揮研判能力和現場指揮能力。
四是著力提高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按照軍事化要求進行訓練、提升能力。按照復雜場景進行從難訓練演練、從快強化力量前置、從嚴強化應急準備。這幾年,我們每年和地方一起聯合開展應急演練,特別是地震救援的實戰演練,今年是在云南舉辦的,在斷網斷電斷路的極端情況下,我們鍛煉隊伍、完善預案、磨合機制,通過演練提高救援隊伍的戰斗力。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大家。
北京青年報記者:
關于專項整治的問題。國務院安委會日前在全國開展部署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請問,這次行動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現在取得了什么樣的進展和成效?謝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正像剛才王部長在發布詞中提到的,這次行動的設計主要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國務院安委會研究部署了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這個行動經國務院安委會全體會議審議后,經過國務院總理李強同志審定批準。行動設計圍繞張國清副總理提出來的“兩個切實”,就是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整改質量、切實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行動分三個層面來設計: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責任。每個責任主體涉及五個重點任務,力求“三個責任”一體發力,專項行動落地見效。與以往的專項行動相比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突出“重大隱患”。聚焦容易造成群死群傷的重大事故隱患,包括違規動火、外包外租管理混亂、企業不開展應急演練、從業人員不熟悉逃生出口等有關事故教訓總結出來的問題。不搞“大而全”整治,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是突出“關鍵少數”。企業主要負責人是法定的消除重大事故隱患的“第一責任人”,這次專項行動緊盯這個“關鍵少數”,要求企業的“一把手”帶頭,學習研究并且親自組織重大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發揮企業主要負責人的主導作用,帶動整個企業管理團隊和所有從業人員落實崗位責任。
三是突出“先禮后兵”。專項行動安排所有企業先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自查自改,這期間企業可以聘請專家幫助查改,也可以申請向政府請求幫扶指導,然后再由政府監管部門開展精準嚴格執法。給出企業時間查改,但如果不查不改還不報告,我們就要嚴厲處罰,既要處罰企業,也要處罰企業“第一責任人”。
四是突出“機制創新”。要求執法隊伍先學習培訓,后監管執法。執法隊伍也要學習重大事故隱患的判定標準,先研究透再去執法,便于提高隱患排查的質量和能力水平。我們還設計了安全監管執法責任倒查機制,誰檢查誰負責;設計了匿名舉報查實重獎機制,著力解決查不出重大隱患、查出重大隱患后不跟蹤整改以及執法不精準等問題,著力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
我就先談這四個特點。關于進展情況,目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動員部署任務。32個省級單位、35個國務院安委會成員單位已結合實際制定印發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并作了專題動員部署,13個行業領域制定出臺了25項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組織了20個綜合檢查組,深入到各地開展督導檢查和明查暗訪。各地區也派出了1000多個省級工作組分赴地市開展督促檢查,截至目前,各級各部門共檢查企業單位120余萬家,排查隱患460余萬項,其中重大事故隱患1.9萬余項,處罰金額7億多元,責令停產整頓企業3.5萬余家,對30.7萬家企業開展幫扶指導,兌現舉報獎勵450余萬元。
下一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將繼續強化日常調度、明查暗訪、督辦交辦、約談通報、公開曝光,加強考核巡查,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當前,我國南北方都進入汛期,請問今年的防汛形勢如何?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有哪些應對措施?謝謝。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王道席: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防汛抗旱工作的關心。根據最新氣象、水利預測情況,今年主汛期(6月至8月),全國降水呈南北兩條多雨帶,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地降水偏多1成以上;長江中游降水偏少2-5成。松花江中下游、嫩江上游、黑龍江中游、珠江流域以及鄱陽湖、閩江等地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長江上游東部和中游、新疆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夏旱。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預計接近常年,活動路徑以西行和西北行為主,主要影響我國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為了打贏今年防汛抗旱這場硬仗,今年以來,國家防總組織核定并通報了2521名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派出8個國家防總檢查組分赴全國七大流域17個重點省份開展防汛備汛檢查,對于發現的主要問題,采取“一省一單”方式下達督辦單。此外,國家防總汛前專門組織開展長三角地區防汛防臺風聯合演練和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桌面推演,進一步完善橫向和縱向協同工作機制。下一階段,我們將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壓實防汛抗旱各項責任。進一步夯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巡查責任、技術責任、包保責任等,督促各地健全五級防汛包保責任,這五級就是省包市、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明晰各級責任人的職責任務,特別是要熟悉防汛預案、掌握工作重點和責任區內的風險隱患。我們還明確要求防汛關鍵時刻黨政負責同志要坐鎮指揮,包保責任人要下沉一線。
二是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緊盯汛情旱情發展變化,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滾動會商研判,根據預案和研判結果及時啟動響應,適時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協助地方做好防汛工作。指導地方健全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及時根據預警啟動響應,進一步強化直達基層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確保基層防汛責任人第一時間采取防范應對措施。
三是督促強化重點工程巡查防守。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重點針對重要江河堤防、水庫水電站、涉河重要基礎設施的關鍵部位,以及病險水庫、穿堤建筑物、山塘淤地壩、尾礦庫等薄弱環節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強化巡查防守,做到險情早發現、早搶護。
四是強化搶險救援和轉移避險。督促各地在防汛重點部位前置搶險救援力量,預置應急物資和設備。指導各地按照預案落實好轉移避險措施,提前果斷轉移受威脅地區人員,重點強化“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轉到哪、怎么管”五個關鍵環節,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全力避免人員傷亡。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去年下半年以來,河南安陽、浙江金華、河北滄州、北京豐臺都發生了重特大火災事故。請問,這些火災事故暴露了哪些共性問題,又采取了哪些針對性措施?謝謝。
國家消防救援局政委徐平: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剛才提到的這幾起火災都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特別是北京長峰醫院火災,嚴重沖擊了人民群眾的安全底線。通過總結,這幾起火災暴露出以下幾個共性問題:
一是違規動火動焊頑癥突出。這幾起火災都是違規動火或者電焊作業所致,動火手續沒有經過審批,作業現場都沒有進行動火保護,施工隊伍沒有資質,施工人員沒有經過培訓,現場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二是違章違規施工問題突出。在裝修改造工程中,部分施工單位違法分包、層層轉包,施工現場管理混亂,增加了安全風險。
三是租賃廠房安全管理缺失。河南安陽、浙江金華兩個單位均為大空間建筑,隨意分割出租經營,沒有統一管理,企業之間互相不聯動。特別是易燃可燃物品較多,埋下了嚴重安全隱患,教訓極為深刻。
針對火災暴露出的教訓,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集中排查整治重大風險隱患。部署全國集中開展消防安全重大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針對容易造成群死群傷和重大社會影響的人員密集、敏感特殊、混合生產經營3類重點場所,聚焦違規動火施工、違規電氣焊、違規使用保溫材料和易燃可燃裝修等8類突出問題,采取發動單位自查、組織基層排查、推動條線聯查、深化消防檢查等方式,落實嚴格執法整治、提請政府整治、輿論監督整治、信用監管整治等措施,全力消除重大火災隱患。
二是廣泛開展警示曝光宣傳。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公開報道重特大火災事故,集中曝光違規施工、違規動火動焊作業及“廠中廠”、轉包分包等突出問題。制作生產廠房、醫院消防安全專題宣傳培訓片,結合火災案例、消防安全常見問題隱患,督促落實責任措施,普及安全防范要點。
三是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堅持“抓大防小”思路,緊盯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高風險場所和經營性自建房等低設防區域以及新業態、新領域,分類實施差異化監管,全鏈條、全要素、全過程協同防范。
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地震預警網建設,四川、福建、云南等地已經開始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也將于2023年底竣工驗收,請問工程總體進展情況如何?對提升我國防震減災能力將帶來哪些變化?謝謝。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
謝謝這位記者同志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大力推進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實施國家地震烈度速報預警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新理念,大力提升我國防震減災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該項工程建設目標是建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觀測網絡,實現全國分鐘級儀器地震烈度速報與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為公眾防災避險和行業緊急處置提供服務。在應急管理部黨委的督促指導下,中國地震局黨組始終把工程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推進工程建設和服務取得重要進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突出科技創新。自主攻克多網融合、海量實時數據穩定秒級處理、多算法多中心綜合決策、海量用戶亞秒級信息發布等技術難題,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預警網,實現了分鐘級地震速報向秒級地震預警的跨越式發展。
第二,強化力量整合。與教育、廣電等行業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形成組織實施合力,深化與國鐵集團、中國鐵塔、國家管網、華為公司、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等企業戰略技術合作,融合共建中國地震預警“一張網”。
第三,加強應用服務。秉持公益性、基礎性定位,地震部門向全社會提供標準地震預警信息服務,鼓勵支持規范行業部門、企業等,開展增值預警信息服務。
目前,工程已完成主體建設任務,建成15391個地震預警站,3個國家級中心、31個省級中心、173個地市級信息發布中心,形成了由臺站觀測、數據處理、信息服務、通訊網絡、技術支持保障五大系統構成的中國地震預警網,并在京津冀、川滇閩等地區開展試點服務。預計今年年底全部竣工驗收。工程投入運行后,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減災作用:
一是為抗震救災和減少地震人員傷亡筑牢“第一道防線”。破壞性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預警網將通過應急廣播、手機、電視、專用終端等多種渠道發布地震預警信息,為目標區域用戶緊急避險提供數秒至數十秒的預警時間;震后數分鐘通過實測地震烈度測定,快速研判重災區分布,為抗震救災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2022年9月5日四川瀘定6.8級地震發生后6.2秒,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發布了預警信息,實現了對震中及其周邊地區150萬人口的秒級預警全覆蓋。
二是為生命線工程和重大基礎設施應急處置“保駕護航“。依托地震預警終端、應急廣播以及通訊專線等為高速鐵路、核電站、油氣管網、高壩水庫等重大戰略基礎設施和高層建筑、地下設施、大型綜合體等民生基礎設施自動應急響應提供地震預警信息,填補跨行業地震緊急聯動處置服務空白,推動地震監測向地震災害風險監測防控拓展,強化全社會防震減災能力。
三是為地球科學進步和國際減災合作提供有力支持。發揮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時傳輸地震監測站網優勢,為推動實時地震學、實時災害學、地震工程學的創新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科學數據信息,助力地球科學發展進步。目前,我國地震預警技術已走出國門,應用于印尼雅萬高鐵建設。中國地震局將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更好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強化防震減災國際合作,共同致力于減輕地震災害風險。
下一步,中國地震局將繼續完善中國地震預警網建設,持續提升地震預警服務的安全性、可靠性、規范性,拓展服務領域和效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每年應急管理部都會同有關部門下撥100多億救災資金和物資,特別是在冬春救助、主汛期的時候雪中送炭,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請問,在救災款物高效有序調撥發放方面,應急管理部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謝謝。
王道席: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高效有序調撥發放救災款物,支持幫助災區保障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讓受災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這是應急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使命,也是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近年來,在中央救災款物有力支持下,各地災區安置救助工作總體平穩,倒損住房恢復重建有序推進,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為確保救災款物高效有序調撥發放到位,應急管理部會同有關部門重點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完善相關政策制度。近年來,應急管理部會同發改、財政、糧儲等部門制定出臺了《“十四五”應急物資保障規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央應急搶險救災物資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規范》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對各個環節提出明確要求,為救災款物高效有序調撥發放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強協調聯動,推動構建高效工作機制。應急管理部牽頭建立了部際災情會商核定機制,開展常態化及重大災情專題會商,這為調撥中央救災款物提供了有力決策依據;會同財政部建立健全中央救災資金快速預撥和精準核撥機制,啟動國家救災響應后,根據評估的災情,可以第一時間預撥資金,保證救災資金撥付效率;推動建立多部門協同、軍地聯動保障,以及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形成物資保障工作合力。
三是加強保障能力,構建救災物資保障體系。應急管理部會同糧儲等部門進一步優化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全國布局,顯著增加儲備規模,不斷豐富儲備品種;指導各地將儲備庫、儲備點向基層前置,與有關企業建立了應急聯動機制,綜合運用實物儲備、協議儲備、產能儲備等多種方式,提高臨災應急保障能力和物資到位時效,統籌好各方面應急配送力量,暢通災后“最后一公里”物資配送渠道,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四是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受災群眾切身利益。指導地方精準摸排受災群眾救助需求,全面建立臺賬,并探索運用大數據比對等技術手段,確保救災款物精準發放到戶到人;開發并推廣應急資源管理平臺,強化救災物資統籌調度,暢通公眾救助渠道,及時派出工作組開展救災款物管理、使用督導檢查,指導、督促地方加快發放進度、規范發放程序,確保將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及時送達受災群眾手中,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科技日報記者:
我國智能化礦山越來越多,企業研發和建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能否從安全生產角度評價一下智能礦山建設以及應急管理部有哪些措施助推它的建設?效果如何?
國家礦山安監局局長黃錦生:
礦山智能化建設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礦山安全生產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舉措,也是礦山安全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應急管理部和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高度重視礦山智能化建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關于開展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的通知》等文件。
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出臺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推廣5類38種煤礦機器人;組織編制《智能化礦山數據融合共享規范》,為智能化礦山建設建立統一的數據采集、傳輸、融合、共享標準規范。堅持需求導向、急需先行,指導各有關方面制定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25項、團體標準70項。
三是加大政策資金支持。聯合財政部,把礦山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推廣應用納入礦山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范圍;積極協調科技部支持礦山機器人項目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立項;聯合工信部將礦山領域機器人列入“機器人+”應用行動。
四是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分級分類推動建設一批標桿示范礦山,發布了首批智能掘進、巡檢等20個礦山領域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
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經達到1300余個,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到694處、產能每年21億噸。智能化建設投資總規模接近2000億元,已完成投資超過1000億元。現場應用的煤礦機器人達到31種、1000臺套,約300臺無人駕駛車輛在30余處露天煤礦開展試驗。228處非煤礦山在破碎、運輸、給水排水、在線監測監控與研判等環節實現智能化。智能化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024,不到平均水平的50%。
后續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以少人無人為導向,以數字賦能為重點,通過智能化建設實現礦山開采地面化、室內化、平原化、少人化,推動各地區加快災害嚴重礦山智能化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高礦山本質安全水平。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了解到,近期應急管理部向部分地方派出了聯合執法小分隊。能否介紹一下這種執法方式的特點?謝謝。
宋元明: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今年五一假期前后,應急管理部黨委決定向部分地區派出聯合執法小分隊,主要是為了汲取近期重特大事故教訓,發揮聯合執法作用。五一假期前后,我們分兩批共派出6支聯合執法小分隊,到6個省份28個區縣96家企業和單位進行暗查暗訪,發現了一批重大隱患和問題,立即交由屬地監管部門立案查處,并督促當地政府舉一反三,起到了非常好的震懾效果,有力推動了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的扎實開展。
這個行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聯合執法。應急管理部聯合國家消防救援局抽調基層安全生產執法和消防執法骨干力量,組成聯合執法小分隊。小分隊到每個企業后,同時運用《安全生產法》《消防法》兩部法律作為武器,督促屬地運用法律條款進行處罰,提高執法震懾力。
第二,以上率下。應急管理部在組建聯合執法小分隊的同時,要求各省同步聯動。據統計,地方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也比照應急管理部的方式,組建了1.3萬個小分隊同步在各地進行聯合執法。
第三,聚焦重點。聚焦企業重大隱患和企業“第一責任人”,也就是企業主要負責人。這些重大隱患包括剛才徐平同志所講的電氣電焊違規作業和無證作業問題、外包外租安全管理混亂問題,以及安全出口和逃生疏散通道堵塞封閉等。查出這些問題以后,還要倒查存在這些問題的企業“第一責任人”為什么不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職責。暗訪結束后,各地依法對52家企業及其主要負責人施行“一案雙罰”,既罰企業也罰“第一責任人”,對8名直接責任人移送公安機關實施行政拘留。
第四,警示曝光。將暗查暗訪過程進行視頻記錄,在應急管理部官網和“兩微”連續推出6期專題視頻片,受到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也向全社會發出了“安全執法在行動”的強烈信號。
近期,應急管理部將繼續派出聯合執法小分隊到一些地區明查暗訪。全國專項行動現在已經到了企業自查自改階段,將重點暗訪企業對專項行動的五個重點任務知道不知道,企業主要負責人是不是認真學習了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是不是對照這些標準認真組織開展了排查整治。對于不知道、不學習、不自查自改的企業,將被列為嚴格執法的重點對象。同時,對存在問題企業的所在地政府,我們將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名義發通報或督促整改函,綜合運用“多暗訪、多通報、多發督促函”這種形式,著力破解安全生產領域存在的“上熱下冷”“政府熱、企業冷”難題,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整改質量。
謝謝。
陳文俊:
最后一個問題。
中國新聞社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國發展進入了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和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請問,如何看待當前我國應急管理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呢?謝謝。
王祥喜: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形勢總體平穩,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從安全生產方面來看,挑戰主要來源于存量風險和增量風險交織疊加。經過幾十年的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我國經濟保持了長期穩定增長的奇跡。但是許多行業領域也積累了大量風險隱患,例如,我們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現在煤炭有4400多處,三分之一以上是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礦井,有1500多處;非煤礦山有3萬多座,80%以上都是安全基礎能力差的小礦山;化工產業產值占世界的40%,現在生產企業11000多家,有重大危險源的企業將近7000家。再就是高層建筑,現在民用高層建筑有90多萬棟,居世界第一;燃氣管網管齡超過20年的有7萬多公里;市政橋梁超過30年的有2.2萬座,而且還有很多危舊橋需要更新改造。隨著時間推移,有很多風險隱患進入集中暴露期。再加上現在儲能電站、海上風電、氫能、玻璃棧道等新能源新業態不斷涌現,新的風險也大量上升。像化學儲能電站,全國有將近500座,很多建在城區,這給安全監管帶來很大壓力。
從防災減災救災方面來看,挑戰主要來源于我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基本國情。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特點就是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大。去年,我國自然災害損失在歷史上是最低的,就這樣受災人口也達到1.1億多人次,直接損失近2400億。我國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所以地震活動較多,特別是現在城鎮化加快發展,城市的高層建筑、高架橋、城市地鐵、地下管網,還有一些危化品生產企業,一旦發生大震,后果不堪設想,所以現在防大震的壓力不斷增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明顯增多,強降雨帶來的洪澇、城市內澇特別是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隨時可能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在因為加強了生態文明建設,森林覆蓋率不斷提升,森林、草原防滅火壓力也不斷加大。
面對這些風險挑戰,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認真履好職、盡好責。我們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著力補短板、堵漏洞、除隱患,落實落細各項防范應對措施,不斷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謝謝。
陳文俊:
感謝王部長,感謝各位發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再見!